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大宋武皇 > 第七十一章 星火燎原

第七十一章 星火燎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句话用在任何一个时代的农民起义都在合适不过了。王小波利用朝廷的反应时间,迅速的占领了青城、彭山和邛州。队伍不断的在扩大,燎原之势渐成。由于北宋奉行的强干弱枝的政策,所以军事力量最强的是京畿周边的禁军,然后是北方边境的戍边的军队,最后才是各地驻防的厢军。再加上更戍法的实行,现在蜀地驻守的很多军队都不知道是哪里轮转过来的,蜀地的将领对于这些军队一点都不熟悉。根本无法有效的指挥。两种因素交织下,导致官家根本无法抵挡起义军的步伐,从起义开始官家便屡战屡败,丧师失地。而这个时候的朝廷却还没有拿出具体的对策,因为他们正在为平叛的人选伤脑筋。最开始有人提出李继隆,此人现在基本上是大宋第一武将了。可问题是如果将李继隆调去平叛,辽国来袭怎么办?又有人提出杨延昭,问题是杨延昭镇守雁门关,同样责任重大,在找不到人代替的情况下也不易轻易的调动。那么曹璨(曹彬长子)呢?同样驻守北方不宜调动。总之凡是能打仗的,全部都驻守在北方或者西北,没有一人是可以轻易的调动的。既然北方的武将不能调动,那么找那些退居二线的行不行?现在退居二线值得信赖的武将就只剩两人了,一个是曹彬,另一个是赵惟吉。问题是这二人赵光义都不想用。曹彬此时已经年逾六十了,赵光义很怕万一此人在战场上出现什么闪失,那到时候麻烦的事只能更多。而赵惟吉,就冲着他的身份赵光义就不想用他。可问题是不用这两人,真的就无人可用了。就在赵光义正在发愁的时候,李昉站了出来为他解了围。“回陛下,曹侍中和吴越王其实此时都无法委派。曹侍中此时身体患有疾病,已经很长时间卧床不起了。而吴越王据说好像是出海了,本人并不在大宋境内。”李昉的话语一出,赵光义开心了,你们看吧不是我不用他们俩,是他们俩暂时都没法用,再想想别的人选吧。虽然赵光义是开心了,但是大臣们却发愁了,唯一能够调动的俩人现在都没法使用,事情不等于说又回到了原点吗?就在这个时候,之前就坑了赵光义一次的秘书丞张枢站了出来出了一个馊主意:“陛下,臣觉得之所以让王小波等叛匪能够在之前获得那么多的胜利是因为蜀地的军权不集中,而并不是我大宋官兵无能。军权的不集中使得蜀地的将领无法集中兵力讨伐叛匪,所以使得叛匪能够各个击破我大宋官军。所以不如陛下在蜀地的守将中挑一值得信任之人,将蜀地的军权统一,让他带兵平叛我想便足以。”张枢的这个观点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却经不起推敲。怎么可能是因为军权不集中导致的失败。王小波起兵的时候才百余人,不是照样拿下了青城吗,当时青城的守军可是要比王小波的人马多出十几倍来,该打不过还是打不过。而且如果不外调军队增援的话,即使蜀地的军权统一,将领也没法抽调部队组成一支剿匪的力量,因为各地还需要驻守,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可以抽调。可问题是赵光义这个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个层面,因为他从骨子里还是看不起这些农民起义的人叛军。这和赵光义个人的智力没有关系,这是因为他的出身,五代的乱世全是由军阀主导的,他们赵家同样也是军中出身,并没有经历过隋末那种起义军遍天下的格局。所以虽然他与赵匡胤都是通过武力统一天下的,但是他们还是看不起农民起义。毕竟隋末到现在,农民起义就没有最终获得胜利的,无论是瓦岗还是黄巢。所以赵光义欣然便同意了张枢的这个建议,而且朝堂上的大臣也没人反对,毕竟这里没有人真正的上过战场,而会打仗的人没有一个能进入朝堂。就这样,赵光义将蜀地的整个军权都给了西川都巡检使张玘,让他统一整个川军去平叛。……时间到了淳化四年的四月份了,赵惟吉终于从海上回到了中原。之所以花了如此久的时间才回到中原是因为赵惟吉他们在海上遇上了风暴,不得以在马来半岛驻留了一个多月。就当赵惟吉正想与自己近一年未见的两个老婆和两个孩子团聚的时候,蜀地的消息却不得不打断了他希望获得的温存。“蜀地有人造反?”“是的王爷,匪首好像是叫王小波,此时在蜀地造反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声势一天比一天浩大。”“那么朝廷是什么反应?又派了谁去领兵平叛?”“没有,朝廷并没有领兵平叛,而是将蜀地的军权集中给了一个叫张玘的西川都巡检使,让他凭借西川自己的力量平叛。”“哦,那么情况怎么样了?”“情况很是不好,叛军仍然在不断的获胜,丢失的地盘越来越大了。”这个时候的赵惟吉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当中,对于这次农民起义,赵惟吉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因为在读宋史的时候更多注意力是放在了宋辽和宋与西夏的关系上。宋朝内部的农民起义反倒是没有怎么关心过,毕竟北宋历史上并没有过几次农民起义。所以对于这次农民起义,赵惟吉根本没有记住具体的发生时间,只知道好像前期的领导叫王小波,后期的叫李顺,然后这次农民起义持续的时间倒是好像不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件事我暂时不准备给予过多的关注,你们让鸽子盯着就是了,还有让咱们家在蜀地的生意暂时都先撤出来。天知道那些起义的农民会不会对于富人进行无差别的攻击。让鸽子的人员也注意自身的安全,实在不行就直接转移,情报那些都是其次的。”由于估计自己反正也不太可能被调去平叛,所以赵惟吉也不打算给予这次起义过多的关注了,因为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做,那边是试种他从北美大陆带回来的玉米和番茄。“对了,赵元僖怎么样了?”“死了,朝廷对外宣布是暴病而亡,还加封了昭成太子的头衔,风光下葬的。”“行,我知道了,今天就到这吧,我还得赶快回家看看家人。”告别了这些幕僚以后,赵惟吉赶忙向家里赶去。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想着赵元僖的事情。赵元僖的下场最终还是和史书上的一样,同样的时间点暴病而亡。这里面到底是巧合呢,还是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历史上的赵元僖并没有史书中所记载的那样优秀,反而也是因为某种原因而暴毙身亡呢?就在赵惟吉还在想着这些的时候,他已经到底了王府了。这个时候,王府里的所有人已经都站在了王府的门口准备迎接赵惟吉。“哪里用得着这个阵仗,太夸张了。”抱过已经六岁的女儿赵灵儿亲了一口的赵惟吉虽然嘴上说太夸张了,但是心里还是很感动,毕竟小一年在海上漂荡着,他从心底里还是无比的思念着家人。这个时候的李念已经忍不住泪水哭了出来,而柴钰的眼眶里也饱含着热泪。看到此情此景赵惟吉也知道自己对不住家人,于是什么都没有说,将赵灵儿骑上了自己的脖子,搂着两个老婆回到了府中。府里所有人看到赵惟吉都很开心,但是却有一个例外,那边是小世子赵腾。赵惟吉离家的时候赵腾还不到一岁,这个时候已经一岁多了。小一年没有见过赵惟吉的赵腾这个时候已经不认识他了。当赵惟吉从柴钰手中想结果赵腾的时候,赵腾明显的表现出了抵抗,小嘴里还不断念着:“不……不……。”让赵惟吉一阵尴尬。“看吧,连儿子都不认识你了,你这个爹也够失败的了。”听到柴钰明显带有怨言的调侃,赵惟吉也只能苦笑了。回到屋里的赵惟吉立刻将他从北美大陆带回来的东西展示了出来。“这就是您说的高产的食物?”柴钰把手上的玉米种子翻过了覆过去的看了几遍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之所以只有种子,是因为带回来的玉米都在海上被吃得差不多了,玉米如果不晒干的话根本没法长时间的保存,可是海上的环境基本无法将玉米都晒干了,所以赵惟吉只好让船员将大部分玉米都吃了,只有下了少部分制作成了种子保存了下来。当然玉米都这样了,番茄同样也只剩种子了。“当然就是这个东西了,你们等着,只要种出第一批来,你们一定会吓到的。”这个时候赵惟吉突然想到了其实这次农名起义对于自己也不是没有任何的好处。

有可能这将是玉米登上中华历史舞台的一个最好的契机也说不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