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数的赞誉与搞怪的声音之中,《我们都一样》上传仅仅十五分钟的时间,就有了高达五万次的下载率!而且还在还在持续的快速增长。
在这本应该静逸的夜里,网络的讨论却不曾停过,犹如海边的巨浪不停的拍打着礁岩,永不停息。网络不存在白天或者黑夜,只有永恒的讨论。
万查贴吧。
“是不是有人闹一场,我们就会得到一首新歌?”
“傻X,闹十场也没用,我们要参与才有懂吗?”
“俩二货。丢人。”
这是没脑子一类的发帖,下面的就有内涵多了。
“很长时间都没有听过这么轻快的歌了,谢谢林峰的礼物,很珍贵。”
“不知道为什么,我听得流泪,一个歌手不想着赚钱,反而为了感谢而放弃垂手可得的利益,这是多么的不可理喻。听着听着就不由得回忆起这些年经过的,不管不顾的手段,为了遥远的利益而错过了太多。万分感谢林峰,把这首歌带给了我们,也启示了我们人生接下来的路。”
这章帖子被无数人的评论和转发,显然是得到了无数人的共鸣。
更有一些乐评人连夜沉思,要为这首相伴相知的好歌做做乐评。
不为别的,就为这份旁人眼中的不可理喻。人有时也要感性一把。
一时间,乐评接踵而出,其中最为让人信服的,是资深网络音乐评论家“知音”的一篇乐评。
《我们都一样》轻松浪漫、琅琅上口,是一首关于爱的小夜曲。干净的原音吉他,安静的浅吟低唱,却有着熨贴耳朵的舒服。
直白的歌词虽然平淡,但在安静的夜晚听来仍有着暖暖的感动,副歌处短小的和弦组合有序地重复着,一重又一重缓而有力地撞击着心扉,回环往复,蜿蜒疏阔,直至歌声渐远,直至音符落下。相似的旋律不断地重复,想叫人印象不深刻都难。歌词朴素却易产生代入感,辅以简单的配器,林峰柔性的嗓音和极好的情感烘托、将所要表达的那份情释放出来。
稳定而直白的节奏表达同样带来了听觉神经的某种愉悦,身体会随着节拍不由自主地轻轻摇摆。无论从情感的表达,演唱的技巧,对声音的控制,和咬字吐词的处理,都体现了林峰演绎抒情歌曲上的功力。
总而言之,词和曲的完美搭配加上林峰的完美演绎,绝对是一首很不错的佳作,虽不为经典,但也是一种创新。
现实的夜在静悄悄中过去,太阳照常在东方升起,把东方破碎的云朵渲染的更加好看,有的还镶上了淡淡金边。
清晨的阳光温和而浅淡,从东方的天际散落,通过窗户上窗帘之间的缝隙摸了进来,照落在床上少年的脸上,十七岁的脸庞清澈而俊秀,成熟的气质在阳光下更加让人忍不住探寻背后的形成的秘密。
似乎受到那抹阳光的提醒,林峰的眼角动了动,从沉睡中醒了过来。
深深的打了个呵欠,将惺忪的睡意驱散,目光落在桌子上的闹钟上面,看了看上面的时间,手臂随即一个伸展,伸了伸懒腰。
“又是一天,新的一天!”
一番洗漱整理过后,林峰下楼去小区附近的体育场跑了几圈,晨练这件事好久没有进行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疯狂的追逐世界上的一切,而忘了最根本的东西的人,即使再富有也只能称之为傻瓜。
约莫进行了半个小时的锻炼运动,林峰感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机能都苏醒了,便收拾了一下回到了家中。
此刻,母亲已经做好了营养的早餐,林父坐在沙发上看这早间新闻,看到林峰,“快去洗洗,吃饭了。”
林峰应了一声,听话的去洗了洗。
在林峰一家享受着温馨的早餐的时候,京都某大厦十三层,一封速递正在某张办公桌上静静的等着。
看上边寄信人的名字,赫然是张明全,看来速递中就是林峰手写的那份《飞鸟与鱼》了。
这是金杯文学大赛海选的一个规定,必须是参赛者作品的手写稿,他人不得代劳,这个他人也包括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