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回金陵,时间已经到了二月初一,第二天就是县试开场的日子。封老对王丰大是埋怨。幸好报名、亲供这两项在正月中旬就已经完成,互结、具结之事封老也都帮王丰找好了人,只需王丰在文书上再补签一个姓名就可以了。
完善了手续,封老或许是觉得时间已经很紧了,也不再吩咐什么,摆手叫王丰回家好生休息,准备明日县考。
王丰于是回家,询问叶夫人,得知侠女已经带着仇人首级去了宁波,如今还没有回来,于是王丰也回房间安心休息。
次日一早,王丰提着考篮来到考场,经过搜身、点名、唱保等程序,考生拿着自己的号牌找到自己的座位,一切就绪之后,发放试卷、素纸,巡回展示题目,然后各考生开始作答。
县试共分五场,每场只考一天,当日交卷,不提供蜡烛,头一场的成绩出来之后,通过者再参加下一场考试。其中第一天的这一场考试最为重要,关系到考生能否继续参加府试。
当然,虽然通过了第一场县试就能有资格继续参加府试,但考生们为了取得个好成绩,给各级考官留下个好印象,并追逐县试第一的案首之名,基本都会继续参加后续的几场考试。
正式的科举极为注重四书题,其次试帖诗,再次五经题。王丰在四书五经这方面虽然接受了封老两个多月的特训,但水平也只是过得去而已,前世看过的科举文章仅有寥寥几篇,根本不够用。搜肠刮肚了半天,这才终于拼凑了两篇还算过得去的文章,不过王丰也耍了个心眼,找了几句这个时代还没有的名言警句镶嵌进了文章之中,瞬间就感觉整篇文章的档次被拉高了不少。最后的试帖诗却是王丰的强项,很快就抄了一首上佳的上去。
到了下午,王丰居然在交卷的时限之前就把所有题目做完了,百无聊赖地检查了一遍之后,王丰便端坐在座位上凝神静心,直到考官提示交卷,王丰这才随着众考生一起出了考场。
第二日,封老招王丰前去询问考试情况,随后淡淡地道:“答得勉强。县试一般取五十名,你这水平应该勉强能进二十吧。按照府试、院试的录取比例来算,通过府试应该没有问题,但院试可就不容易了。”
王丰心下一紧,既然参加了考试那自然是要力争考上的,否则不是浪费时间么?王丰可是准备考了秀才就不再参加科举了,若是今年考不上,难道还要等后年么?
正心下打鼓,就听封老又道:“好在府试是在四月,院试更是要六月去了,我们还有时间,这些日子你都不要乱跑了,专心听讲,我们努把力,争取一举考中秀才。”
王丰闻言,这才轻松了不少。
数日之后,第一场县试发榜,王丰去看了。发现县试的榜单极为奇怪,只见一张榜单上,正中间是一个大大的“中”字,围绕着“中”字又写了一圈一圈的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的是座位号,分内外两圈,外圈三十名,内圈二十名,外圈居中的为第一名,座位号提高一字书写,其余取中的按逆时针排序依次写下。
这叫团案。
王丰在第十八名上看到了自己的座位号,顿时笑了一下,回家向封老报告去了。
此后每隔三五日便有一场考试,一连五场考完,最终放榜之后,王丰的名次却居然又上升了几名,到了第十五名。虽然没有进前十,但相比起县试落榜的考生,王丰也觉得自己幸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