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北洋 > 第三百二十六章 资本

第三百二十六章 资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与德国和英国的周旋中。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得到了英国的无息贷款和德国地一部分中国急需的化工技术。这对于完善中国地化工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上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和设备,谭延总算是获得了他想要的初步化工体系。不过谭延还是按住了开发国内石油资源的想法,将石油炼化工厂放在曹妃甸便是处于这样的想法,从美国和南洋进口石油在曹妃甸和台湾进行处理,然后其成品输入国内。

中国的这种工业布局使得上海和旅顺的造船厂在不进行大规模造舰行动之后还能够有充足的订单来建造大吨位的远洋货轮以满足中国对于石油、铁矿砂、铜矿等资源地运力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地压缩日本的生存空间---英国佬固执不放弃日本,虽然谭延不能肯定英国和日本之间是否达成了历史上地英日同盟,但是英国人正在意图武装日本却是摆在他面前的。

英国佬的那套平衡政策谭延心中是明白的,他之所以在五年前击败日本后只是通过协约迫使日本放弃了两艘战列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并没有通过条约的形式彻底掐死日本发展海军的能力。并不是因为满足一种“危机感”的变态心理,而是留下一条让英国人和日本人都能够看到希望的途径。这也是符合当时中国的国力----中国没有足够的资本来阻止日本和英国的合作。不过对于这种合作,中国却有能力通过其它方式来抵消其影响,甚至让日本和英国都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个时代还处于区域经济时代,而世界则根据老牌列强国家的圈地划分成数个相互独立的体系,在体系内部可以实现经济自由化,相对而言外部资本想要渗透进不同的经济体,显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需要冒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甚至还会要担上军事风险。美国和德国这样的后起列强也不得不屈服于这种区域经济体系,美国人一直高喊着“门户开放”政策的由来便是它不具备英国这样自成一体的经济体系,没有足够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贸易就成为一个制约美国和德国这样后起列强国家的卡子。

同样在谭延看来,只要中国愿意,就算有英国人的大力帮助,日本也无法发展起能够挑战中国的军事能力----军事能力要和经济能力相匹配,大舰巨炮固然激动人心,但是这些需要一个强大的经济力量来支撑。日本显然没有这个能力,自身资源的匮乏和市场的狭小根本无法发展经济,要放在关税壁垒还并不十分凸出的后世,那日本还可以通过外向型经济来壮大自己,但即便如此它还需要一个工业品倾销地,英国人不可能满足日本的条件,只有中国才具备原料的出口和消化工业品的实力,日本想要强大就必须要抓住中国的市场。

以谭延的财力支撑现在这个规模的海军已经感到非常吃力,每年的战舰维修和升级费用就相当可观了,要是再加上建造新舰和研发相关技术,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海军毫不夸张的说真的是用白银硬生生地堆起来的。这还是中国拥有汉阳钢铁厂、上海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和隆盛机器厂提供了最主要地核心部件,借助低廉的人力成本才将战舰的建造费用勉强地压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以后战舰越造越大,越来越先进。那更是一个无底洞。

英国可以扶植日本,为日本提供更加优惠地贷款以购买新舰。但是问题在于日本有没有能力来偿还英国的贷款?现在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仅占总贸易额的百分二三,一些底端的纺织品出口到中国来弥补市场地缺口,但是高端工业品是一件也没有。日本自己又种不了棉花,在中国收回琉球之后连粮食自足都成问题。它拿什么来发展工业?国土面积、自有资源和人口数量注定日本不可能像历史上的苏联一样,通过工业和农业地剪刀差来优先发展重工业,日本就是想这么做,也没有这个能力。

在谭延看来,英国人在远东这张赌桌上。注定会因为扶植日本来对抗中国付出代价,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岛国就算给它一支舰队也会成为负担。仅是供养这支舰队的日常开销就足以让日本的经济崩溃。问题在于日本需要多少战舰才能够平衡现在中国海军力量?现在一艘拥有四门十二寸主炮的战列舰造价会达到五百七十多万美元。谭延的“畸形重工业发展”结合中国的人力成本,可以将一艘北洋级战列舰的成本压缩到四百三十万美元左右,可谓是物美价廉。

当然这中间省去了不同公司的采购价格,隆盛机器厂和汉阳钢铁厂基本上都是以成本价来供货,考虑到天津机器局和江南制造局除了养活一帮人之外还要有研发能力才会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来为旅顺供货。不过北洋级战列舰地外销价格可是六百一十万美元,所获得地利润几家参考国际市场价格来分润利润。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的海军军备竞赛,虽然造舰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成本却没有朝着低廉地方向发展,反而是越来越昂贵。根据谭延的估算,用不了几年。以后一艘战列舰的造价迟早要突破一千万美元以上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尤其是动力设备和更大口径舰炮的价格上涨更是飞快,他不愿意在海军方面加大投资除了对于世界大战的了解和战列舰的命运之外。也是因为中国没有必要在海军军备竞赛的问题上跟风----世界的矛盾点在欧洲,中国和美国都是“圈外人士”,只要适度发展海军就足够了。。

不过谭延已经感觉到大洋对岸的那头泰迪熊的思考方式和自己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塔夫脱是陆军将领,但是这次做为罗斯福的代表对于两国达成海军限制性条约显然没有多少兴趣----塔夫脱的陆军将领身份就注定了他肯定会赞成这一设想,但是谭延却从和他的谈话中没有感到一丝这方面的味道。从塔夫脱的态度来看,谭延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一厢情愿了点----美国尽管在世界列强中还属于二流,但是却已经隐隐的有种锋芒毕露的感觉,但是还要感谢美国议会对泰迪熊的限制,否则美国的船厂每年会造出更多的战列舰来。

正是基于日后的海军越来越昂贵,谭延才打算走精品路线,至于日本海军的发展只需要多多关注就可以了,在如此昂贵的造舰成本面前,英国人需要给日本输多少血?更何况英国自己还处于风暴的中心,谭延断定英国扶植日本的决心还没有到不顾一切的地步,如果真的是那样,那英国还不如自己亲自出手派大舰队来,这样成本还会更低一些。

显然英国人是不可能这么做的,在欧洲有德国的强力挑战,法国在摩洛哥问题上最近的软弱表现更主张了德国的气焰,本来英法结盟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德国日益高调的外交政策,但是法国的盟友俄国被中国在远东一记猛烈的组合拳给打蒙了,这又在一定程度上短时间中和了英法联盟对德国的影响----谁都知道德国和中国的关系非比寻常,以德国的工业技术力量甚至还肯购买中国的主力战舰,表面上是中国造舰工业的一种成就,事实上这也是德国拉拢中国的手段。

针对英国对日本的扶植,谭延更注重对日本经济的控制,准确的说是尽可能的将日本商品赶出中国,这也就让他对收回海关更加迫切了----目前中国控制外国资本和商品抢滩中国的办法还主要是靠“总统的暗示”,这种手法是摆不到桌面上来的,而且总有不怕死的商人去抱外国人的大腿。谭延对此已经忍受了很长时间,无论是出于那个方面的考虑,收回海关都是势在必行,要不然光是目前中国海军舰队不要说是造新舰,就是光保养训练也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有海关除了可以保护本国工业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关税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那么政府财政就不会再是问题,不要说控制日本工业品流入中国,就是通过调整关税遏制外国工业品在华侵占市场也不在话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