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极品少帅 > 第60章 天府之战(三)

第60章 天府之战(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四川本土未能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历代据蜀者中,除割据时间很短的焦纵是四川本地人外,其他据蜀者均系外地人这是巴蜀政治史上的一个很独特的现象据蜀者并非蜀人,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个与四川本地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历史上,每逢动荡之际,四川周围即产生大量流民,涌入在当时相对比较安定的四川,寻找生存机会流民数量往往很大,又多依其豪帅,结族而行,习于战乱,颠沛流离中,组成武装以自保,置身于异地他乡,内部也比较团结这些流民往往就成为据蜀者的一项可以利用的资源大量流民的涌入,又不可避免地会与四川本地人产生矛盾,如何处理这种矛盾遂成为摆在历代据蜀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最早据蜀者为公孙述所建立的成家政权公孙述本是关中扶风茂陵人,其主要追随者有延岑、田戎、吕鲔、荆邯等延岑本是南阳人,最初起兵汉中,又拥兵关西,先附南郡秦丰,后归公孙述;田戎本是汝南人,最初起兵夷陵,也先附秦丰,后归公孙述;吕鲔本是众多的“关中豪杰”中的一位,像他这样的“关中豪杰”,“往往拥众以万数,莫知所属,多往归(公孙)述”公孙述的重要谋士荆邯本是扶凤平陵人川外士庶则是成家政权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载荆邯建议公孙述出兵后,公孙述“欲悉发北军屯士及山东客兵……”可知“山东客兵”为其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主客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孙述的战略决策公孙述本欲从荆邯之议,使延岑、田戎分出两道,与汉中诸将合兵并势,但“蜀人及其弟光以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固争之,述乃止延岑、田戎亦数请兵立功,终疑不听”公孙述空有“西帝”之名,而未能出川以争天下,虽有谋士规谏良策,却不能付诸实施,这种主客矛盾造成的擎制当是其原因的一个方面

东汉末,四川为刘焉、刘璋父子所据刘焉本是江夏竟陵人,在黄巾起义后的纷乱局面中,以九卿之尊出任益州刺史刘焉入川时,适值南阳、三辅流民数万户流入益州,刘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东州兵遂成为他在益州统治的基础刘焉入川后,“欲威刑以自尊大,乃佗(托)以他事,杀(益州)州中豪强十余人”于是,“士民皆怨”刘焉统治期间,益州发生犍为太守任岐和校尉贾龙发动的叛乱到了刘璋统治期间,情况更糟,“东州人侵暴为民患,不能禁制,”于是,“旧士颇有离怨”此间又有中郎将赵韪“因人情不辑,乃阴结州中大姓,还共击璋,蜀郡、广汉、犍为皆反应”这次叛乱波及颇大,东州人害怕被杀,于是同心协力,为刘璋死战,才击破叛军诸葛亮在隆中对时所言“刘璋黯弱”,不能辑抚主客矛盾是其主要表现之一

取代刘璋据蜀的是刘备刘备本是河北涿郡人,其重要谋士诸葛亮乃山东瑯琊人,武将关羽、张飞为河东人,赵云为常山人,马超为凉州人刘备入川之初,在缓和主客矛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注意吸纳益州士人参入到蜀汉政权中来不过,这时候的益州士人,既包括益州本土士人,也有早先追随刘焉、刘璋父子入川的外籍士人故蜀汉时期主客矛盾造成的消极影响较小,但也影响了诸葛亮的许多政策

西晋末,四川又为李特所据李特本巴氐人,东汉末迁于略阳北齐万年在关中起义时,略阳、天水等六郡百姓数万家流离迁徙,就食汉中、巴蜀李特为其豪帅大量流民的涌入影响了四川当地人民的生活晋廷处置流民的政策也不尽恰当,诏令召还蜀地的六郡流民流民大恐,并伴随着大量的谣言李特遂利用这种情势,并采取了一定的策略,将流民组织起来,在四川起兵李特初起兵时,既得流民拥戴,又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赈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蜀民大悦”蜀地诸坞堡亦附李特,六郡流民遂分散各坞堡以就食西晋益州刺史罗尚则设法离间蜀人与流民的关系,密约诸坞堡共袭流民军,杀死了李特及其兄李辅等,李特兵势大挫后来李特之子李雄等领导流民继续战斗,终于击破罗尚,据有益州不久,蜀地名士范长生依附李雄,李雄以范长生为丞相,此事对蜀人与流民的关系影响甚大,此后,蜀人遂附李雄,李雄遂称帝于益州,国号大成从大成政权建立的前前后后来看,蜀人的倾向对于其势力的兴衰有着很大的影响

东晋末年的焦纵叛乱则是四川本土力量的一次显现,但这次叛乱本身就是四川本地势力与外来势力矛盾的产物前秦统一北方时,一度占领益州,前秦瓦解后,东晋收复益州桓玄叛乱失败后,桓氏残余势力在荆襄上游不断制造事端桓振在荆州起兵时,益州刺史毛璩发蜀兵东下以攻桓振蜀人不乐从征,益州参军、巴西人侯晖等遂谋作乱,强胁巴西人焦纵为主起兵反晋,杀毛璩全家,据益州称成都王

关于此间蜀人与东晋之间的矛盾,从后来刘裕对伐蜀将领的选择上可以看出来刘裕遣朱龄石伐蜀,毛璩之侄毛修之固请从行,刘裕考虑到蜀人与毛氏之间矛盾,担心毛修之入蜀后为了报仇而多所诛杀,遂不准;朱龄石平蜀后,对于缮后事务的处理亦颇合刘裕意图,很注意缓和蜀人与晋之间的矛盾,平焦纵之后,所戮只焦纵一祖之后此事也足见在此之前蜀人与外来势力之间积怨之深

五代时的前、后蜀和元末的夏政权也都是客籍集团所建前蜀政权为王建所建,王建本许州舞阳人(河南),任利州(治所在今广元)刺史,以兼并西川帅陈敬宣而据蜀;后蜀政权为孟知祥所建,孟知祥本邢州人(河北),后唐灭前蜀后,孟知祥为四川节度使,后来孟知样兼并东川帅董璋而据蜀

至于其三,四川建立的政权从未统一过天下,也跟四川本身的地理形势有关四川的地形固然限制了外部势力的入侵,但也未尝不妨碍了自身向外面的扩展

任何一种势力,在其积累阶段可凭借四角山川险固之地作为根据地,但要统一天下,则必须于完成积累阶段后进取中原,只有中原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四川只有两个主要的方向可通往外部历代据蜀者大抵东守夔门,北据汉中自夔门东出而达荆襄,荆襄与中原之间尚有大别山、桐柏山相隔;自汉中北出,越秦岭、陇山可达关陇,关陇与中原之间又有崤函之险相隔这样,在四川与中原之间有着双重的限隔,每一重限隔都很险要,致使川中势力很难跻身到中原逐鹿的群雄之列这是四川易于产生割据政权同时又没有一个政权统一过天下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在四川的历代割据者中,公孙述为其始作俑者,其手下谋士对于蜀地经营的策划也基本上成了后来据蜀者的一种模式

王莽代汉自立,绿林、赤眉起兵反莽,各地豪杰亦纷纷起兵时扶风茂陵人公孙述为导江卒正(王莽时多改地名官名,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他也在蜀郡起兵,据有益州,自立为蜀王,都成都部下李熊对公孙述说:“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斡,器械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铁之利,浮水转漕之便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捍关之口;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扬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建议公孙述称帝公孙述遂自立为天子,并置文武百官,遣将军侯丹开白水关,北守汉中;将军任满从阆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