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起疑
“九黎是个怎么样的门派?”
郑修是老实人,更是老好人,所以楚君竹与他相处的颇为愉快。
“九黎……很有朝气。”
虽然加入九黎已有两年多,但郑修还是觉得自己无法真正的融进去,曾经的昆仑弟子的身份,在他身上留下了太深的烙印。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新的同门,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提及昆仑的话题。
这也是无奈,实在是因为昆仑太有名了。可以这么说,中原三分之一的修真门派,大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昆仑背景。
或许是得了昆仑的一套修行功法,或许是收容了被某一个除名的昆仑弟子,甚至可能是意外捡了件出自昆仑的法宝,而后又经过一连串的机缘巧合,创立下一个新的修真门派。
对此,昆仑一向宽容,甚至还会予以相助。当然,若是行事偏激,嗜杀贪妄之辈,昆仑也不会袖手旁观。
正是因为这种雍容的态度,让昆仑即便不争,也仍然能够一直压制着法严宗,稳居修真界头把交椅。
九黎不是什么大家大派,传承不过三代,门人弟子加上仆役,也还不到二十人,能邀得郑修加入,又不需要担心昆仑的责难,上上下下怎能不欣喜若狂。哪怕是极力控制,话里话外间,还是不时的提及昆仑,让郑修很是无奈。
本就不惯冷面示人,又知道都没有恶意,郑修不好发脾气,只能这样尴尬着,也因此而产生了一种隔膜感,总觉得自己是九黎中特殊的一个存在。
“你是怎么想到加入九黎的呢?”
当年糊里糊涂入了昆仑,这会儿想来犹觉可笑,自然的,就对郑修如何加入九黎产生了兴趣。
“那是一个意外。”
当日郑修破出山门,灵兽白虎在与驭兽道清雨的火狐争斗时受了伤,又驮着郑修一路急赶,以致毒火攻心,到第三天头上便支撑不住了。
十几年的朝夕相处,郑修早已把白虎视作至亲,如今眼见着伤重不治,只心痛的无以复加。心里边对清雨,对昆仑也多了些恼恨之意。
正绝望时,恰逢九黎掌门孟图出来找寻合适的兽魂。
灵兽白虎便是濒死之际,也仍有着威凛百兽之势,孟图一见心喜,当下便要将郑修的白虎炼制成魂煞。郑修哪里肯依,孟图欲要再劝时,郑修甚至怒而出手。
不想孟图随手招出一只魂煞,轻轻松松就把没有灵兽助力的郑修击败。见主人受辱,灵兽白虎怒啸一声,不顾伤重垂危硬要扑击,骇得郑修急忙安抚。
这一幕,看得孟图大惊失色,在九黎,通常都是将野兽或者是妖强掠来,而后击杀拔出兽魂,炼制成魂煞,威力自是极强,但从未有过护主的可能,稍一不慎还会被反噬。
好奇一问,才知道原来郑修是破出山门的昆仑驭兽道弟子,有着一身不凡的驭兽本事,所以才能让白虎如此听话。
魂煞是九黎立派成名的关键,孟图毕生的心愿就是能弥补改进魂煞反噬的危险,眼前忽然发现一条通往成功的希望之路,当然不肯放弃。
不过孟图也知道没那么容易劝服郑修,最好还是从灵兽白虎身上想办法。先是拿出珍藏的灵药,帮白虎续了两天命,期间提出种种挽救办法,可惜都没有效果。
孟图的心思郑修明白,可他没的拒绝,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白虎死去,哪怕有一丝的希望,也要抓住。遗憾的是,最终还是没能救治过来。
“加入九黎吧,让它成为魂煞,仍然可以陪在你身边。”
孟图适时的做出邀请,郑修犹豫再三,终于答应下来。
白虎本是灵兽,炼制成魂煞之后,与主人心意相通,更可以借助主人的真元,在虚实之间随意转换,战力之强让人咋舌,郑修也藉此成为九黎第一人。
面善心好实力强,又有着昆仑的背景,让郑修一入九黎,便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这让在昆仑做惯了冷板凳的郑修在欣喜之余,多少有些不适应。
熟悉了一些之后,关于昆仑的话题,就成为郑修摆脱不了的尴尬。为求摆脱,他便主动接下为其他同门找寻兽魂的任务,终日在外奔走,很少回去山门。
所以才有时间去云池山寻找寒玉,所以才会遇上楚君竹。
“且听我一句劝,终日苦修未必便是道,多一些历练还是有必要的,若是没什么头绪,不妨去主峰的璇玑阁看看,那里有许多前人留下的杂记,想来对你会有些帮助。”
郑修南下回九黎,楚君竹则要西去回昆仑,到黄河岸边两人就分了手。临别之际,郑修恳言相劝,这是切身体会,两年多的游历,让他获益良多。这几日相处愉快,于是便好意赠言,楚君竹自是点头受教。
说起来,楚君竹也真是过于呆板了,过去的六年中,只知道呆在浮云顶闷头苦修,其他一切都不放在心上。若不是薛昱死活送上番天印,他连一件法宝都没有,唯一会的法术也只有掌心雷。
考虑到自己一时半会儿也冲不上金丹期,楚君竹就决定听从郑修的建议,回去就到璇玑阁转转,看能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离山月余,昆仑一切如旧,将寒玉送上揽翠峰,顺便帮清岩安抚一下嚷嚷着要下山报仇的薛昱,而后也没回浮云顶,直接去了主峰。
说来也怪,上三宗尽管争执得厉害,但却都不肯离开主峰,各自分占一块儿。
楚君竹没来过这边,路途不熟,又不便乱闯,只好寻人相问。
“这位小师兄,请问璇玑阁要怎么走?”
“璇玑阁呀,你走错方向了,要先下去,转到北面最宽的那条路,然后向上走大半个时辰,看到红屋顶的就是了。”
上三宗的弟子辈分都高,六派的弟子不爱上来主峰,就是不想见人就叫师叔祖。楚君竹运气还不错,遇上一个蛮热心的道士,指点的颇为详细。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