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又叫阉人,也可以叫内侍,起初的作用就是照顾皇帝或者大王的日常生活,就是下人而已。可是渐渐地味道变了,含义也变了。内侍成为了给大王或者皇帝办私事的亲信。购买珠宝,挑选美人,刺探官员的**,甚至于代表大王或者皇帝本人和其他国家的重要人物私下往来等等。随着内侍掌握的秘密越来越多,随着内饰的权利越老越大,内侍已经成为了大王或者皇帝的代言人。无论是大臣还是老百姓,出于对王权或者皇权的惧怕和敬畏,逐渐演变成内侍利用权力做出狐假虎威的事情。
内侍因为不是正常的男人,不能生育也不能人道,所以性格上和正常人不一样。贪财、小心眼、容易记仇、爱作弄人、喜欢奉承等等。只要控制得好,这些问题都不大,最多属于个人问题,影响不到全局。但是一旦内侍企图想控制全局,影响大王或者皇帝的话,这个问题就大了。这些人会利用自己的权利,阻碍大臣说真话,说实话。也可以令大王或者皇帝变成一个聋子、瞎子、傻子,甚至于一个傀儡。更可以利用大王或者皇帝对他们的信任,颠倒是非,影响大王或者皇帝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情的分析。说书的经常说一句话“忠臣一百个不算多,奸臣有一个不算少。”而历代众多奸臣之中,有四成的奸臣就是勾结内侍,对主上妖言惑众。其他的六成直接就是内侍太监他们自己了。可见太监在一般人心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早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他身边就有一个权力很大的内侍,他就是后来直接导致秦朝灭亡的赵高。当时他已经深得秦始皇嬴政的信任,几乎控制了嬴政的日常起居。就是这个赵高,联合丞相李斯,不但隐瞒嬴政已死的消息,任由嬴政的尸体发臭,而且违背了嬴政的遗命,擅自更改了皇位继承人的名字。贤良又年长的大公子扶苏因此不但做不成秦二世,而且不久之后被秘密处理了。据说下令的人就是赵高,就是这个人前人后装出对嬴政绝对忠心的内侍。昏庸又一无是处的胡亥成为了秦二世,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什么都不懂,都听赵高的。赵高是胡亥唯一的依靠,更是胡亥唯一相信的人。赵高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更让大家知道他再朝廷中的地位,所以上演了一出好戏,就是赫赫有名的“指鹿为马”。他故意把一头鹿说成是一匹马,还要胡亥也这么说。虽然胡亥觉得这是一头鹿,但是出于对赵高的依赖和信任,他还是按照赵高的意思,承认这是一匹马。赵高这么说了,秦二世胡亥也这么承认了,大臣们只好异口同声地说出“这是一匹马。”其实间接地向赵高屈服,承认赵高领导人的地位。这就是太监第一次完全掌控朝局的时代。结果不到几年工夫,民怨四起,老百姓纷纷举起了义旗,为了能活下去,一定要推翻这个朝廷。也就是说秦朝之所以会灭亡,不是因为西楚霸王项羽太厉害,也不是汉高祖刘邦怎么有福分,而是因为赵高不顾大局,只知道自己敛财,不断地增加赋税,弄得朝野天怒人怨造成的。说白一点,秦朝就是因为一个内侍专权,才导致的灭亡、
不光秦朝,就连汉朝也是这样。东汉末年,“十常侍”控制了朝局,几乎和秦末的赵高一样,弄得天怒人怨。不同是的是秦末是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汉末是张角等人的黄巾军,汉末的起义多了一份宗教色彩。之后的情况如出一辙,农民起义军因为内部散乱,又没有统一的指挥者,不久之后被地方势力所取代。秦末是楚汉争霸,一方是西楚霸王项羽,一方是西汉未来开国皇帝刘邦。最后刘邦拉拢韩信、英布、彭越等势力,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逼得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结束了多年的纷争。汉末的局面更加复杂,先是群雄逐鹿,而后是三国鼎立,虽然最后司马家结束了战乱,但是中原的元气已经大大不如以前。
之后专权的太监毅然不少,什么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宋神宗时期的郭槐,宋徽宗时期的童贯等等。这些太监,虽然没有把一个王朝祸乱完了,但是也令当时的朝局一片混乱。老百姓更是因此过上了一段时期的痛苦生活,特别是宋徽宗的时候,不但逼得民怨四起,一大群好汉聚义梁山,更导致北方金国势力强大起来,最后造成徽钦二宗成为了金国的俘虏,从此北宋成为了历史。
秦泰不是不知道太监专权的危害,也不是不知道太监的嚣张,但是他总觉得太监再过分,也有一些底线。直到这时候,秦泰才发觉自己错了。在大内这些太监不但敢对官员以及官员的家眷无礼,而且可以随意指挥禁军。这么做不但不把官员当做人来尊敬,而且更是把保家卫国的士兵当做自己家的狗一样使唤。他们真的已经肆无忌惮到了这种地步,真的把皇家赋予他们的权力当作了自己的私人财物了。怪不得就连一些手握重兵,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们,对太监也是敢怒不敢言。
秦泰并不想出什么风头,更不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也不愿意成为别人的工具。但是秦泰绝对不怕事,绝对不会向恶势力低头。为了他自己,为了保护家人,为了大明官员应有的尊严,为了所有官员的体面,更为了大明的未来。他决定和这些太监们碰一下,哪怕碰一个头破血流也值得。他不但要杀一杀太监们的嚣张气焰,而且要当今这个皇帝清醒一点。这是一个人臣,一个言官,一个忠臣应该做的事情。